通知公告

首页  >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工作要点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张铎     日期:2013-03-06 11:55:31   点击数:  
2013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坚持内涵发展,切实转变作风,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西南交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暨2010-2015年发展规划》,继续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成果强校、特色强校、创新强校和国际化战略,申建好“2011计划”,建设好国家级重大科技平台,推进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好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工程、民生工程,深化学院综合改革试点、人事分配与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建立具有交大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启动“美丽交大”建设,为实现西南交通大学的历史性振兴而努力奋斗。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
1.筹备并召开好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学校下一步发展方向、目标、举措以及发展保障
2.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深入做好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工作。
3.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西南交通大学安全稳定工作规定》。加强工作预研、预判和长效机制建设,成立安稳应急处置专家小组,掌控好校内安稳舆情。将典型突发事件处理作为案例纳入学生工作队伍培训内容。
4.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的全面实现。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出台《西南交通大学审计结果运用实施办法》。
5.改进工作作风贯彻执行《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办法(试行)》。实施《西南交通大学机关工作规范》,转变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推进督查督办工作系统化建设。深化“神秘访客”制度,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建立“机关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
6.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2011—2013年度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项目竞赛活动和学生党支部特色活动。做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
7.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校院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建立健全干部工作考评奖惩机制。第二期中层领导干部海外培训。
8.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专题研究和学生工作促能建设。加强辅导员专兼职队伍建设和管理。完善日常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9.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开展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系列活动。做好第十四次党代会主题宣传活动。推进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专题纪录片。力争在国家级高端媒体发表更多高显示度宣传作品。拓展向国家各部委及中央报送信息渠道,力争获得“教育部信息报送先进单位”。
10.全力做好保密工作。重点做好学校二级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迎审工作。
二、全力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11.深入推进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重点做好发展规划的实施监控评估,确保年度计划各项既定指标实现。
12.组织申建“2011计划”。三位一体推进“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申建和实施,启动新的“2011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推进四川省“2011计划”培育项目工作。积极参与其他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工作。
13.深度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继续推进承担的三项国家体改项目。结合国家动态调整总体要求和学校实际,做好拟报项目方案设计、申报等工作。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
14.完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构建一个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两条主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支撑(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协同育人)、四项保障(体制与机制、质量标准与监控、资源与条件、政策与经费)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召开西南交通大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制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若干举措的系列文件并启动实施。
15.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完善多层次、多类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及课程、教材精品化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培养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突出强化服务育人理念,优化与创新教学运行过程。建立数字化教学指导中心。探索成立学生学习指导中心。
16.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构建轨道交通行业拔尖创新人才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督与保障长效机制,力争全国优博论文有所突破。强化导师责任意识,建立导师培(轮)训机制,探索导师协同指导新模式和学术休假制度。继续提高生源质量,营造良好学术创新氛围。全面启动改革试点单位研究生科研实践平台建设,探索多部门联动长效机制。
17.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探索实验室组织机构体系新模式、实验队伍建设新思路、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完成公共教学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设备资产规范管理工程。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培养,建立优质实习实践基地。
18.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提升质量、深化合作,改革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服务行业力度,满足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按照“顾全大局、确保安全稳定、提高质量效益”的总体目标,做好成人教育学院与网络教育学院合并工作。
19.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精细化做好确保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开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专题研究。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
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0.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召开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建立健全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成验收工作,争取早日挂牌。完成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争取再获优秀。全面推进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
21.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强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出台《西南交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激励与规范并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经费审计监督工作。组织好国家、省部级以及国防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22.产出重要科技成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承接国家、行业、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做好科技创新联盟与合作实体共建工作。重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专利授权数(特别是发明专利授权数)、高水平论文数、科技经费持续增长。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社会服务,提升办学影响力
23.组织申建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探索建立适应学校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与运行模式。全面实施新获批的两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办学机构的申报工作。
24.继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和水平。拓展海外名校伙伴关系,以高层互访、师生交流、联合科研等形式深化合作。成立“西南交通大学—康奈尔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心”。扩大来华与出国留学生规模,促进学科、学院国际化。改革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25.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广泛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合作。积极参与解决四川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重大课题。启动天府新区研究院和产业园区建设。
26.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高质量推进“1+2+1”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继续做好援藏教师选拨、考核及藏大教师培训等工作。
六、启动大学文化系统建设,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27.启动实施《西南交通大学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积极推进 “五位一体”文化建设。建成“机车博物园”。启动筹划120周年校庆有关工作。出版发行《漫游中国大学丛书—西南交通大学卷》。
28.推进校史工作。完成校史馆建设并启用。完成《西南(唐山)交通大学校史》编写阶段性工作目标。组织实施《口述历史》系列采访计划
七、加强学科统筹建设,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
29.加强学科建设统筹实施。进一步科学谋划学科建设总体布局,完善“十二五”学科规划、年度计划及执行举措。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健全学科分类建设与评价机制。推进学科优化方案具体落实
30.加强学科建设与管理。加快推进已立项的“理科振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文科发展战略建设项目”和“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建设项目”。探索跨学院、跨学科管理机制,搭建学科群协作平台。
八、完善高层次人才发展体系,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31.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召开人才工作研讨会,加大力度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修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系列计划”,重点做好院士申报与“国家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工作。加大海外招聘人才工作力度。
3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落实《西南交通大学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进青年教师(出国)培训学习、参加工程(社会)实践,短期或兼职从事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从事实验室及学院管理与服务等工作。
九、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33.加快制定《西南交通大学章程》,提升战略研究水平。加快梳理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完成章程初稿。开展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前瞻性专题研究。加快峨眉校区发展战略研究和功能定位探索。
34.深化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土木工程学院综合改革试点,落实相关改革方案,推广相关改革经验。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绩效津贴改革办法,细化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及奖励方案。推进岗位分类管理,开展机关(直属、业务部门)及试点学院岗位编制方案核定工作。开展科研机构管理模式调研。修订专业技术职称与职员职级评审办法。
35.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和学风建设。加强学术委员会、学术专项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探索教授治学、学术民主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切实推进学风建设工作机制的健全与执行,重点加强学术道德、师德师风建设。
36.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全面推进“阳光治校”。完善双代会制度。完善信访工作体系建设。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密切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切实关爱离退休老同志。
37.推进财务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公务卡”和“三公”经费管理模式与制度。加强对中央部门财政专项拨款使用的协调督促,确保经费按序时进度支出。推行学校预算管理改革,保证人员经费投入到位。完善无等候报帐系统,推广网上缴费平台等数字化工作手段。
38.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完善“一体、两线、两级、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公房分类管理和使用考核体系,细化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完善资产配置使用管理效益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逐步落实公房管理相关办法,实现到位单位的房产资源优化配置。建立职工住房周转体系。做好学校校名等无形资产保护工作。
39.深化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启动实施《信息化校园总体建设规划方案》,学校数据中心基本建成,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及公共数据库平台基本形成,实现应用系统整合和数据共用、共享,初步搭建起信息化校园框架。做好“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提高校园网络传输和交换能力。加强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创新,搭建移动图书馆、学习中心平台和学科服务平台。加强学术刊物建设。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40.推进直属单位管理模式改革。继续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力争将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努力提升产值和效益,重点做好运达科技、永达电子上市工作。推进“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后勤集团专业化分工、多元化结构、集团化发展和公司化体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推进附属中小学管理模式改革。力争附属中学成功申报省二级示范学校。
41.加大筹融资工作力度,积极培育校友文化。健全筹资工作体系,启动董事会单位协同工作,多渠道为学校发展筹措资金,实现筹资稳步增长。做好扬华教育基金会财政配比工作。组织召开全校校友工作会议。构建校院两级校友工作体系。成立1-2个海外校友会、3-5个地方校友会和1-2个行业校友会。
十、启动“美丽交大”建设,优质推进校园基建和环境工程
42.提升校园管理科学化水平。制定远期建设规划和近期计划,推进“平安、整洁、和谐、绿色”四位一体“美丽交大”建设。以校训为价值导向,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内涵,繁荣校园文化,为“美丽交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建立制度、健全机制,进一步强化各部处、各学院的“主体意识”和监管职责,为“美丽交大”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根据成都两校区到位实施方案,完成部分学院从九里校区到犀浦校区的重心转移;以迎接建校120周年为契机,研究成都两校区景观环境提升、单体建筑改造方案;制定《校园管理条例》,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学生宿舍区、教学区、校内商铺及交通环境,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快实施《校园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尽快制定校园机动车辆停放总体规划方案;以学生宿舍区和教学楼公共空间改造为重点,改善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条件;分析、理清和有效解决BOT项目、校内商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成九里校区总配电站高压扩容改造二期工程、大学生会堂改造工程;完成犀浦校区安防系统改造工程、学生公寓空气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工程。
43.高质量推进校园基本建设。犀浦校区,完成9号楼、东大门、校医院和北区小高层周边景观工程建设;完成行政办公楼主体工程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力争完成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验楼和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体施工;完成北区小高层、校医院、幼儿园等项目后期结算工作;启动南区小高层公寓、3号教学楼、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犀浦校区培训中心建设。九里校区,完成南大门改造工程;完成现代隧道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旧城改造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创新大厦、产业大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