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114周年校庆感言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admin     日期:2010-05-13 15:45:28   点击数:  

百年交大,魂在兴邦——西南交通大学114周年校庆感言




一年一度的交大校庆日即将来临。回首这一个多世纪的兴衰交替、世事沉浮,西南交大从当年的数十余名教师,数十名学生的单科行业性大学,到如今雄踞西南的全国“特色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间历经了5万里的艰难跋涉,18次颠沛流离,2次特大地震而传承不辍。在这幅绵长而壮美的历史画卷中,一脉相承、永存不灭的是交大人百折不挠、志在兴邦的爱国热忱和“实扬华、自强不息”之交大精神。


在风雨飘摇的清庭末季,她为救亡图存而诞生。1840年,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沉睡千年的古老帝国之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风雨如晦、长夜难眠之际,西南交大的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于1896年始创榆关,迈出了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重要的一步。


在内忧外患的民国时代,她迈出了实业救国的重要步伐。1911年,辛亥革命终结了华夏两千多年封建帝制。饱经战火洗礼的中华大地呼唤着办实业、兴交通。唐山路矿学堂心系民族兴衰,取法欧美,奠定了双严传统(“严格治学、严格要求”)之基,孕育英才无数。1916年,在全国高校评比中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拔得头筹,获赠“实扬华”匾额,“实扬华”、救国兴邦的信念植根交大人心。


在百业待举的新中国,她担负了交通兴国的重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战乱终归结束,中华大地百废待兴。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交大群英汇集唐山,孕育隽才,筑路报国,不仅培育了40余位两院院士,3位“两弹元勋”还造就了一大批科学巨匠和交通专门人才,担负了交通兴国之重任。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她支撑了现代交通的创新发展。1978年,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国策。西南交通大学虽偏居一隅,然自强不息,蓄势于峨眉,繁盛于成都,开拓于犀浦。学校不仅筹建了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级抗震平台——“陆地交通抗震及防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两次独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成为了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基地,并全面参与了京津、武广、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为中国经济的起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部交大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艰难转型,实现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历史;一部交大史,就是一部交大人奋起图强,救国于危难之际,兴邦于草创之时,愈挫弥坚、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历经114年的风雨浸润,114年的拓荒播种,114年的锲而不舍,114年的上下求索,“实扬华、自强不息”已经成为了交大人的价值标杆与精神象征,它历经无数沧桑与苦难而弥足珍贵。今天,我们即将迎来母校114周年华诞,让我们珍视这百年传承的交大精神,在万象更新的新世纪里书写西南交大新的华彩篇章!



(本文作者:校长办公室秘书科蒋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