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31日,中国共产党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成都九里校区召开。会议由党委常委会主持。
学校党委委员23人出席会议。学校纪委委员,全校各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党员正职负责人等列席会议。学校非中共党员校长助理,各民主党派主委、统战团体负责人,全校各二级单位非中共党员正职负责人也受邀列席了会议。
第一次全体会议在30日上午召开,由校党委书记王顺洪同志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晏启鹏同志作了题为《思想政治工作与师资干部队伍建设》的发言。晏启鹏从“总体认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他谈到,顺洪书记在全校思政会上指出,要通过思政工作一流,带动全校各项工作的一流,从而实现交大复兴,将交大建设成为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的目标,这些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他认为要全面认识这两支队伍,需要分清两支队伍在“关系”“工作阵地”“育人着力点”“成绩”“头脑武装”五个方面存在的五个特点。同时,他谈到了两支队伍的建设方案。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方面,总体思路应为对标一流、系统设计、整体提升。具体举措为: 着力打造全周期人才引进和服务体系; 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 实行师资队伍“双轨制”管理; 全面推进师资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监督管理。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推行五大举措:统筹谋划,把握好干部队伍的规模和结构;提升素质,把好干部“培育出来”;健全机制,把好干部“选拔上来”;综合施策,把好干部“使用起来”;“严”字当头,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监督。
党委常委、副校长冯晓云同志作了“交通运输学科群建设方案与思考”“用一流的本科教育支撑一流学科建设”主题发言。在交通运输学科建设方面,冯晓云提出了建设路径: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工科登峰”“ESI学科提升”双轮驱动。同时,她提出关于建设一流学科的相关建议:调整学科结构、强化学科优势、加强学科协同、发展基础学科、集中投入资源、重在改革。在讲到用一流的本科教育支撑一流学科建设时,冯晓云逐一介绍了21项学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措施。最后,她介绍了学校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质量保障”“教学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六方面教学改革取得的相关成效。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张兵同志作了“文科建设及财务资产管理”主题发言。在介绍“财务和资产管理”相关内容时,张兵表示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抑制预算扩张冲动,预算安排上真正坚持统筹规划,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的原则;以学科建设目标为导向,按照“订规划、配资源、核绩效、奖先进”的程序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资源分配挂钩,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的措施。在介绍“文科建设”时,张兵从“顶层设计”“计划纲要”“实施办法”介绍了学校文科的发展举措。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文桂同志作了题为“科研、平台与学科建设”的发言。张文桂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我校平台建设情况”“科研、平台与人才、学科的关系”三方面进行了发言。目前,我校有12个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我校国家级平台存在发展快、成果多、影响大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相关的问题,例如,国家级平台工程实验室类偏多,基础研究类、国际合作类实验室偏少;通过平台汇聚资源的能力没充分发挥出来等方面的问题。在谈及“科研、平台与人才、科学的关系”时,张文桂建议要做好顶层设计,平台建设与学科建设应该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加强建设管理,对现有平台要加强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真正发挥平台汇聚资源的作用,尤其是要把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平台建设紧密结合;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机遇。
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健梅同志作了题为《资源条件为保障 内优外拓求增效——校友工作、对外合作工作》发言。在校友工作方面,学校要培育具有交大特色的校友文化,我校校友工作的使命是凝聚校友、服务校友、回馈母校、回馈社会。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2014年为加强校友工作,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学校重新组建对外合作与联络处。书记校长在新年、新春都要亲自给海内外校友写信。特别是近年来通过120“双甲子”校庆的重要节点,加大了校友会组织的成立及校友活动的开展的力度。接下来,校友工作会加强校友服务,把服务工作延伸到在校学生中;将学校各类平台与校友共享,实现互惠共赢;通过有效激励机制,广泛发动师生全员参与校友工作。在对外合作工作方面,朱健梅表示对外合作实现的路径就是产、学、研合作,主要分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在对外合作工作方面,要面向世界、面向行业、面向区域。
党委常委、副校长蒲云同志做了题为《关于构建我校“一流后勤”保障体系和校园安保管理的若干思考》发言。后勤已成为学校在实现“一流”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勤改革的深化过程,就是优化配置学校后勤资源的过程。在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后勤保障体系方面,蒲云表示,一、制定学校后勤保障体系战略发展规划;二、以资源整合为主线,理顺管理体制,构建校内大后勤系统;三、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引入优质服务资源;四、采取成本分摊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五、建立全成本核算机制,建立和形成后勤服务的标准体系;六、闲置资产盘活;七、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后勤;八、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在校园安保管理方面,蒲云讲到了队伍建设、安防建设、日常管理、安全教育、统筹协调、政策层面的相关思考。
第二次全体会议在30日下午召开,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飞同志主持。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校党委书记王顺洪同志发表题为《坚定不移朝着“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总目标,扎扎实实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西南交通大学》的讲话。
王顺洪同志从“人才工作”“经济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全方位一流工作带动一流大学建设”四方面进行了讲话。
在人才工作方面,王顺洪同志表示,人才强校是学校的主战略、第一战略,这充分说明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王顺洪强调:第一,务必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做好人才工作,校院两级都责无旁贷。学校党委总揽人才工作全局,党委常委们对联系单位的人才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组织和人事部门既做好人才工作总体规划的监督落实工作,做好人才评价科学机制建设,也是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管理等各项人才工作的牵总单位,各学院、各学科要具体落实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院长和二级党组织书记是本单位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年度人才工作计划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明确的指标计划、清晰的操作举措。各单位要把人才工作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定期向学校党委和师生校友报告。人才工作绝不能以各种借口、理由搪塞推责。第二,人才工作务必引育并举。其中,一是要引得准、引得多。在我们要大力建设的轨道交通领域,已经有一些底子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也绝对不能自满,要朝着“梦之队”的方向发展;有一些二级学科实力相对较弱,是这些一级学科总排名上不去、一直在六至十二名徘徊的关键原因,必须要想方设法补短板;在材料、生命、管理、人文、马列等学科,更要解放思想,发挥后发优势,广泛引进人才,通过人才队伍的超越,带动学科超越。二是要建立各单位快速识才引才响应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单位书记、院长是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院两级都要完善人才工作奖惩机制并认真抓好落实,都要建立本单位所涵盖的学科领域内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人才库,持续跟踪、联络、学习。各单位网站的首页都要有引才、用才的具体政策与举措,并要直接发布院长的联系方式而不是人事秘书的联系方式。要让遍布海内外的各类学科高端人才看到西南交大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引才用才的诚意、决心。三是要以才引才,加强团队建设。万事开头难,引才的量上去后,会有榜样效果和连锁反应,引才工作自然也就越做越顺、越做越好。四要既坚持引才工作的原则性,也应注重灵活性。引才工作两个“五分之四”的特别评审程序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对于看准的人才,动作必须要快、准,当机立断,此时一定要突出一个“抢”字!五要更加重视人才培育。引才绝不能出现“引进了女婿气走了儿子”的现象。无论是学校的本土人才还是引进的外来人才,都是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主要依靠力量,不能顾此失彼,需要同等对待。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敢于提目标、压担子、给支持、留空间,积极把学校大批本土人才培育成“参天大树”。要建设好各类人才的各类晋升、学习通道,让西南交大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才迸发的高地。六要关心人才的软、硬环境建设。首先,要在全校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让各类人才在西南交大生活、工作、学习得有幸福感、有尊严、有话语权。其次,要爱才护才,对人才既不拔苗助长,又要十分关心、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后顾之忧。然后,要加强全校人才政策的配套完善,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充足保障,只要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条件,校院两级都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提供支持。七要重视人才队伍德艺双馨建设。校院两级要把人才队伍的大师风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学校各类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要加强对每一位人才的帮助、引导与教育,使每一位人才都能成大才、成大器,使每一位人才都明白才为谁所用、为谁服务这一方向性问题。这方面大家要多向学校的几位院士学习。
在经济工作方面,王顺洪同志表示,全校必须重视经济工作,一是要加大引资力度;二是全面加强对外合作工作;三是加强管理,校内挖潜和节流;四是减员增效,继续坚持一般工作人员“零进入”制度。具体为:一是引资工作要上升为学校硬任务。为了将引资工作做得更好,必须要从操作层面上把引资工作明确为校院两级班子和全校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每年都要提出较为明确的引资工作目标,同时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二是全面加强对外合作工作。引资工作除了积极培育捐赠文化氛围,激励师生校友捐赠常态化之外,更要全力加强对外合作,全力加强各研究院的建设与管理。一方面,要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通过各地已有的研究院这一平台,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建设好研究院,为学校开辟新财源。另一方面,就是要深度拓展与学校的专业、学科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广泛合作,并通过科研合作项目共建共享更多科研平台、增添科研设备,开展更多的科研合作,大幅度提升学校的科研经费和实力等。第三方面,要进一步推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与各学院、峨眉校区之间的互动,充分用好学校的办学资源,做好各类人才培训工作,尤其是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广泛开展国际任务的培训工作,既实现效益递增,又推进峨眉校区高端培训基地建设。三是全面全力全方位加强校友工作。王顺洪同志表示要建立“一天是学生、终生培养关心学生”的人才培养理念。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关心帮助校友。四是要加强学校企业和公司经理队伍建设。发挥现有校办企业的作用,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更重要的是培育公司经理队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爱校情怀,不断提升企业对学校的回报能力。校企各单位务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坚守底线。我们要让学校的企业、公司的经理真正与学校同心同向同行,同发展,共命运。五是全面加强校内管理,增收节支。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在艰难中前行,整改了不少过去管理中的问题,取得了不少新的可喜变化,管理思路和举措有了根本性的改观。计财处、后勤等部门要下大力气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在学校财政压力突出的现实情况下,要进一步提升资金、资源的使用效能和使用效率,精打细算,杜绝跑冒滴漏,杜绝铺张浪费,确保学校资金、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确保学校资金、资源优先保障发展、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民生。六是持续推进减员增效。学校要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尽最大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同时,要持续推进全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教学科研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等内部活力,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实效,让学校各个层面的闲人越来越少。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王顺洪同志总结了交大好干部的特点:“交大好干部除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以外,还必须是:肯学习、勤思考、身先士卒主动干!”他表示,学校党委将加大培养干部力度,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让更多的交大好干部成为办学治校的行家里手;对于在工作中善于学习、主动作为、敢于冒尖、廉洁奉公的好干部,组织上将加大破格使用力度,要不拘一格使用干部;也将鼓励干部互荐和自荐;将优化考核办法,坚决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唯分取人以致老好人主义盛行的情况发生。交大好干部不仅要会干事,还要不出事。全校干部要树立和增强强烈的底线意识,牢记纪律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坚决不逾越红线。可以肯定,学校党委对肯干能干主动干、不出事的干部的鲜明用人导向会越来越突出。
在以全方位的一流工作带动一流大学建设方面,王顺洪同志表示要切实领会思政工作是涉及和影响全校各项工作好坏、优劣的全局性工作,要通过西南交通大学思政工作的一流带动全校各项工作对标一流、争创一流、实现一流。王顺洪同志表示,争创一流需要树立交大自信。121个春秋的交大历史,展示的就是代代交大人如何把无数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的历史。西南交大人骨子里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从来不向困难低头,从来不向对手折腰,因为我们心中始终保持着必胜的自信。今天的交大人更应该传承前辈先贤们的“血统”与“气场”,增强对交大的自信,再次向一流大学发起持续而强有力的冲锋,要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顽强作风。争创一流需要凝练交大特色。争创一流,首先要知己知彼,清楚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能拿着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拼,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交大特色的争创一流之路。轨道交通是西南交通大学121年来的传统优势与办学特色,离开了轨道交通特色,西南交通大学就失去了发展的“顶梁柱”,学校复兴最终也不可能实现。今后,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朝着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总目标,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学校各学科都要围绕轨道交通特色做文章,把交通特色做强做好,从而带动其他学科更好发展;同时,其他学科既要发展好自己的本质、核心,也要力求发展与轨道交通相交叉、相融合的部分,借帆远航,实现超越。争创一流需要彰显交大气魄。全校各项工作争创一流,就要有勇于创新、勇于胜利、勇于争先,敢于突破、敢于冒尖、敢于领先的气魄。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计较得失,将很难有所突破,也必然难以争创一流。我校在“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思路方面的改革探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一改革试验使得学校成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岗村”,靠的就是交大气魄。为什么敢做这样的冒险?就是因为,一方面,此项改革意义重大,且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心里有底气,这样的工作值得闯,要有交大气魄;另一方面为了交大复兴,就必须走超越常规的发展之路,必须敢想敢干,否则永远在他人之后亦步亦趋。争创一流需要聚焦交大理想。全校各项工作的一流,归根到底是服务我校建设一流大学,服务创建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这一奋斗目标。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是对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发展定位的进一步阐发与深化,是我校新时期现阶段对学校发展定位的进一步精准地聚焦,或者可以更直接地理解为:“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是到建校150周年之际学校发展的总目标,“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是一个分目标。复兴交大、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就是我们全体交大人共同的交大理想。全校上下要紧紧围绕这一交大理想,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争创一流佳绩,源源不断地为实现我们的交大理想而添砖加瓦、筑基立柱。
最后王顺洪同志强调,全校一定要崇尚和建设实干兴校的精气神,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做成做优上下功夫,高铁发展和高铁“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全国各高校、各单位都在鼓足干劲,全校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师生们在着急,校友们在着急,老领导、老同志们在着急,我们不能辜负了他们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望!食校之禄,担校之忧,兴校之责,全校上下必须切实行动起来,干!干!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王顺洪同志说道。
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8月30日下午召开分组讨论会。
全委(扩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8月31日上午开,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飞同志主持。大会听取了各组讨论汇报。与会者均就王顺洪同志的讲话及6个专题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些内容丰富、实在,直面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实效,紧抓落实。与会代表还就人才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经济工作、综合改革等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之后,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了提交全委会通过的决议草案。
8月31日上午9:50,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王顺洪同志主持会议。经全体与会党委委员举手表决,大会一致通过《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草案)》。
会议中,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飞同志以“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狠抓落实”为主题,布置了新学期十大方面的65项重点工作。十大方面分别是:一、党建、思政、宣传、反腐倡廉;二、双一流、四大学科行动计划;三、国实、国重、科学研究;四、综合改革;五、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数字化战略;六、人才培养;七、办学空间拓展;八、引才引资(资金、资本、资源);九、安全稳定、安全生产、依法治校、内部管理;十、民生。
徐飞同志特别谈道,学校要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有潜力的土木等学科要布局长远,着力推进建设,力争能在下一轮评选中入选。他强调,大家必须要有忧患意识,不仅要立足轨道,也要超越轨道,从而应对新形势、新挑战。
徐飞同志指出,学校仍然要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建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特别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在综合改革方面,运用好资源统筹配置的杠杆,积极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好各地研究院的作用等等。在人才强校主战略实施方面,徐飞同志强调,要注重人才储备,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徐飞同志指出,全校上下要积极参与本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以期取得好成绩。
大会最后,校党委书记王顺洪同志就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各单位要在会后马上组织学习,学好吃透会议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各单位班子成员要带头学,在自己吃透会议精神的同时,要在本单位组织好学习;全校各党支部也都要学习传达;党委宣传部还要加强宣传,让全校师生都知晓会议精神。二、要结合本次大会精神,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和争创一流的计划。学习传达情况和两个计划的制订情况以及两个计划,在9月30日前上交。三、开会是为了推动工作,发展蓝图绘就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落实。要通过全校上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蓝图、规划变成现实。
王顺洪同志强调,学校工作繁重、任务艰巨,做好新形势下学校各项工作必须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抓落实是西南交大的短板,是弱项,大家一定要加强。他指出,一是必须要建立完善清晰的工作责任体系,各个责任主体尤其是单位的“一把手”都要主动守好一段渠,主动种好责任田。二是全校上下必须要有强烈的团结协作、合力攻坚精神,要群策群力,要众人捧柴,要克服惰性,要齐心协力,要团结奋斗,共同把工作做好。全校各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要加强协调和联络,工作要主动,不要动辄把工作和矛盾上交;要腾出更多的时间想大事、谋大事、干大事;要少开会、开短会。三是全校务必要崇尚实干、求真务实,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的重点难点,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要努力干、主动干、拼命干!全校上下要有这样的精气神!总之,要形成全校上下欣欣向荣、热火朝天、齐努力、共奋斗的生动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附:坚定不移朝着“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总目标,扎扎实实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西南交通大学——王顺洪同志在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