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

首页  >  保密工作  >  警钟长鸣  >  正文

王承书: 为原子弹两次改行的女科学家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日期:2015-10-10 09:29:00   点击数:  

王承书: 为原子弹两次改行的女科学家

    

□止 

      中国的原子弹计划秘密启动时,许多爱国知识分子还被困在国外,有“家”难回。新中国成立后,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张文裕、王承书夫妇也加入了归国行列。

    他们冲破美国重重阻力,历经数年才回到祖国怀抱。王承书在北大讲授统计物理,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此时的她并没想过自己会与原子弹结缘。

    一天,钱三强突然找到王承书,诚恳地告诉她是代表组织而来:“承书同志,国家需要你搞铀同位素分离研究,请你考虑一下。”

    出乎预料的是,王承书想都没想,当场就说:“不用考虑了,我愿意。”

    钱三强愣了愣,继续说道:“改行就意为着中断,而新研究在我国还是空白,要从头摸索……”

    “既然是从头开始,总得有人做,我去吧。”王承书打断了他的话。

    没多久,王承书就办好手续来到近代物理研究所。不知不觉间,两年过去了,王承书已然成为该领域的权威。这时钱三强又一次找到了她。

    原子弹研制中,兰州铀浓缩厂是钱三强最记挂的地方。苏联专家离开后,几千台分离机至今未启动,而启动它们需要大量复杂的计算和科学的方案。这些机器要经过长达几百天的连续运转,才能生产出合格的铀-235。如果失败,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再拿出合格的产品,原子弹工程将面临巨大挫折。可眼下技术力量明显不足,钱三强思来想去——只有王承书最合适。

    身着一袭优雅的旗袍,王承书来到钱三强办公室。虽然有些难以启齿,但钱三强还是开口了:“承书同志,现在国家需要你再次转行,研究核扩散理论,你看行吗?”

    “好,我愿意。”王承书平静地说。

    钱三强说:“它跟你两年前改行时一样,也是一个空白。”

    王承书说:“没关系。”

    钱三强说:“这次不在北京,要到外地去,很远,也许以后要隐姓埋名一辈子。”

    王承书还是说:“没关系。”

    钱三强想把困难说透,于是又说:“这一次要和文裕先生分开,也许很久……”

    王承书点了点头,仍然说:“没关系。”

    钱三强放心了,又叮嘱道:“这件事要绝对保密,暂时不能告诉文裕先生。”

    王承书只身去了兰州。最初的两年,也许是她一生中最繁忙的两年,除了上班还要加班,再也没有穿过旗袍。她从苏联专家留下的讲课内容中苦苦摸索,利用晚上给年轻人上课。没有大型计算机,他们就用王承书从美国带回来的手摇计算器。计算时按键很费力,王承书只得将右手中指压在左手食指上,一下下地敲打……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逐步开启铀-235浓缩技术的大门,几千台设备运行取得成功。

    一天,钱三强找王承书等人谈话。当问到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时,王承书只是简单地回答:“没有。”

    最后,钱三强说:“我明天就回北京了,你有什么话捎给文裕先生?”

    王承书还是说:“没有。”

    钱三强感慨无语。

    多年后,王承书的儿子回忆道:“我们那时候还小,妈妈偶尔回来也是匆匆忙忙。印象中她一直很年轻、漂亮。17年后,她正式调回北京,跟我们说这次不走了,我们这才回过神来,妈妈已经是个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