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办公不可取!上海通报5起泄密典型案例!
近年来,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违规通过微信等移动应用发布、传输、处理涉密文件材料的泄密行为多发易发、禁而不绝,这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给保密管理带来的风险挑战。
近期,中共上海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家保密局依法依规查处了一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案件。现通报其中5起典型案例。
案例通报
1.粗心大意致涉密材料外泄
某区级机关干部路某在交付相关材料给招标代理公司时,未按规定进行保密提醒,招标代理人员戴某某将其中一份涉密敏感材料通过互联网上传并引发炒作。案件发生后,路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王某某被责令深刻检查,招标代理公司相关责任人戴某某被扣发绩效奖金。
2.微信群中转发涉密文件
2022年3月,某区级部门工作人员经单位领导刘某某、董某某同意后,将两份秘密级文件通过区政务外网下发至街镇,某镇工作人员秦某某又通过政务外网下发至村居委,某村工作人员张某违规将文件下载并转发至微信工作群。案件发生后,张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秦某某、刘某某被诫勉谈话,董某某被批评教育。
3.拍摄涉密材料并微信转发
2022年4月,某市级机关干部曾某违规通过手机拍摄了1份机密级材料的部分内容,并通过微信转发给他人,造成扩散传播。案件发生后,曾某受到政务记大过处分。
4.通过QQ软件传输涉密文件
2022年6月,某区级机关干部宋某违规将1份机密级文件通过QQ软件传发给本单位同事顾某某。案件发生后,宋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及取消当年评优资格等处理。
5.在微信群中发布工作秘密
2022年6月,某高校工作人员倪某将1份内部敏感信息发布在微信工作群中,后造成扩散传播。案件发生后,倪某受到组织严肃批评教育,并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以上案例,暴露出机关、单位保密制度执行不严、保密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保密意识、保密常识欠缺等问题。全面加强微信等社交媒体使用的保密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特别是日常工作中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人员的移动办公行为,已刻不容缓。
对策建议
1.增强涉密人员防范意识。各机关、单位要持之以恒进行保密教育,结合发生的典型案例,把规定讲透彻,把红线画清楚。要让涉密人员充分认识到,防范泄密,必须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设想和部署。必须严格执行各项保密规定,确保形成工作闭环。
2.采取多种管理防控措施。除了常规的物防、技防外,还要重视智能手段在保护国家秘密方面的作用,推动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载体智能化,推动智能监管、智能提醒等功能落地。
3.全面彻底开展保密检查。必须主动、及时清理死角、消除隐患,以降低泄密事件发生的概率,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4.加大责任追究处罚力度。对于涉密人员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应当从严把握处理的标准和尺度,同时注意追究其直接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严格依规进行处理,在全单位形成克服松散心理、严格遵守规范的良好氛围。
资料来源:保密观、《保密工作》、人民网上海